close

會想寫這篇遊記,是看到妹子小三的國語課本,其中第五課提到台南的一些古蹟、名勝,不禁讓我想起:咦……我們一家四口,不久前好像有去過耶!?打開電腦查一下,嘿嘿~~~果真有這趟的行程呢!而且,也已半年之久囉!!

IMG_2804.JPG 

啊哈~~~~我想起來了!我們是今年327,在一個沒有連續假期的周休二日殺下去的。

 

27日凌晨零點到七點,高速公路不收費(隔周就是清明掃墓,大概是鼓勵大家分散掃墓的時間吧!),我們一家四口就起了一個很大的大早凌晨四點出發,希望能在七點前趕到台南。(爸拔最猛了,我們還都在車上補眠,就他不能睡)

 

結果勒??

 

氣死人了!最後一個收費站,就差那麼一個車身咱們就可以過了! 

 

話說在我們前面的那輛車衝過去後,爸拔也加速的想衝過去~~~~說時遲,那時快~~~

 

哇靠!!……沒想前方不遠處居然伸出一隻手,在那揮呀揮的~~~~

 

不要命了!!~~~~還好爸拔死命的、拼老命的踩煞車,才沒有「釀成悲劇」!!!呼~~~好險~~~~

 

唉!!我們是今天第一個繳過路費的~~~~~就差那兩秒鐘說~~~~~………..

 

嘔死人了啦!~~~~~~~~~#$%@&*^%$&*%@#^~~~~~~

 

罷了!那是附帶提一下,現在寫起來,其實也蠻好玩的啦!!

 

遊台南,這個台灣有名的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之首,境內有許多的古蹟,只是晚上還要衝回嘉義和老媽會合,能看的景點也不多了,那就找幾個最知名的吧!

 

 

IMG_2787.JPG 

這個最初由荷蘭人建造,具有防衛功能的普羅民遮城(赤嵌樓),後來再由鄭成功接管,設置承天府。日據時期改為陸軍衛戍醫院。光復後,將原有的木造結構,改為鋼筋混泥土,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,民國71年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。 

 

好了!這是赤嵌樓的簡單歷史,上網查一查就知道囉!我們還是比較喜歡上戶外課啦~~~~

 

這是赤嵌樓的導覽平面圖,入口是從右下角那兩個娃兒的地方開始吧!

 

IMG_2826.JPG 

 

一入園,就看到一片廣大的草坪,赤嵌樓的主體矗立在眼前。

在赤嵌樓的前面,一整排共九個「贔屭紀念碑」映入眼簾。 贔屭」會唸嗎?

 

IMG_2827.JPG 

 

贔:ㄅㄧˋ  屭:ㄒㄧˋ   意思是:石碑下刻著的石龜

 

有關這「贔屭」的傳說故事還真多哩!

 

IMG_2800.JPG 

 

中國古代的神話,說「贔屭」是龍生九子的其中一個,傳說中它善駄重物,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碑的底座。

另外,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常駝著三江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亂的「霸下」,擔心牠到處撒野,便搬來頂天立地的巨大石碑,上面刻著霸下治水的功跡,叫霸下馱著,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。

 

霸下與龜十分相似,又稱石龜,日後,中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。在拆除北京舊城牆時,在東便門西便門的城牆下各發現半個贔屭,因此有贔屭馱著北京城之說。

 

IMG_2821.JPG 

 

當然,最最有名的,就是這九個贔屭紀念碑。

 

乾隆51年(西元1786年),林爽文兵變平定,乾隆皇帝親撰詩文表彰,用金門的「麻糬石」雕刻而成。碑文有漢、滿文,最為精緻,值得品讀。可是要載運這幾塊碑及龜座來台,可讓底下的官員傷透腦筋。

 

為了怕船負重不足,特別將碑與龜座分船運來,到台灣再組合。誰知道就要抵達目的地時,其中一艘船卻在台江內海翻覆,掉了一個石座。

 

負責的官員害怕大禍臨頭,趕緊用台灣砂岩補上一座「假龜」,目前這座「假龜」還在嘉義的中山公園內,用心駄著皇帝御賜的真碑。

不過,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呢!

 

那隻掉落台江內海的「真龜」,經過百年沈潛,竟然於1911年被發現,如今被奉為「白靈聖母」,供奉在台南市保安路的保安宮內。

 

嘿嘿!!當其他的同胞100多年來默默駄著碑文時,這隻「龜」竟然能在廟中舒服納涼,接受民間香火的奉拜,說牠是隻「靈龜」也不為過吧!!

 

IMG_2797.JPG 

 

這是赤嵌樓最初的入口。

 

IMG_2770.JPG 

 

IMG_2769.JPG 

 

赤嵌樓經多次整建、修復,今天的赤嵌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「普羅民遮」城的模樣,這入口是少數保存下來的遺跡。

IMG_2768.JPG 

入口旁的石馬。

石馬原為林爽文事件時,為平亂陣亡的清朝官員鄭其仁墓前雕刻,之後被移來此處;石馬在墓前時曾被鄉民懷疑夜晚會搗蛋,因而被砍掉前腳,可以看出明顯的修補痕跡。

IMG_2771.JPG 

這片用紅磚所砌成的牆,為台灣磚造技術的開端。

台灣先住民並沒有燒磚的技術,而漢人因多屬暫居性質,又無磚廠,自然就不會有磚造的房子。 

荷蘭人統治時期,為加強市鎮之管理,避免火災發生,曾命令居民將原有茅屋或竹屋全改成磚屋,這對台灣整體建築發展產生莫大影響。

我們從城牆的遺跡可以窺見當時的建築特色:紅磚、三合土。 

紅磚需經10天的燒烤。而砌磚時所使用的灰磚材料──三合土,乃由糯米汁、糖漿、砂及蚵殼粉等材料混合而成。

……..糖漿?不是會引來螞蟻嗎? 

嘿嘿!關鍵就在蚵殼粉,因它會釋出鹼性的氣味,讓螞蟻不喜歡久留。 

老祖先還是很聰明的啦!!~~~~~~

IMG_2762.JPG 

這是赤嵌樓(原名普羅民遮城)最初的「稜堡」,東北、西南原本各一個,這個是位在東北方。上有眺望臺,作為軍事用途,為赤嵌樓最具史料價值之遺存。

IMG_2757.JPG 

提到台灣的歷史,絕對少不了鄭成功,而鄭成功銅像最多的地方,當然就是台南囉!

IMG_2819.JPG 

大家都知道鄭成功是反清復明的忠臣,當他從荷蘭人的手中拿下這建於1624年的普羅民遮城立刻改普城為東都明京並頒佈諭告:「東都明京,開國立家,可為萬世不拔基業」。 

9個月後再攻下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,結束荷蘭人的38年的統治。 

鄭成功死後,繼位的兒子鄭經,廢東都,改東寧,赤嵌樓便成為儲藏火藥的場所。 

朱一貴起義反清,赤嵌樓的鐵鑄門額被拆去鎔鑄武器,以後再加上人為的破壞、風雨侵蝕、地震顛搖,到後來,赤嵌樓只剩破瓦殘牆,荒涼一片。 

清朝時代,陸續在赤嵌樓的原址興建大士殿、海神廟、蓬壺書院、文昌閣、五子祠等建築,為破落的赤崁城址平添了壯偉氣派。 

日據時代,日本人則把海神廟、文昌閣改成醫院。在1921年要重整大士殿時,才發現「最初的入口」、「東北角砲台遺跡」。 

1982年,才被認定為一級古蹟。 

IMG_2780.JPG  

 

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

赤嵌樓這三百多年的滄桑史,其實也是每個古蹟興衰的縮影。看過許多歲月的痕跡,不禁要問:

這天上的月亮,是永恆的嗎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dege 的頭像
    nadege

    一家四口的幸福花園

    nade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